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愛吃牛肉的你一定注意過牛肉不同顏色的狀態,不管是在挑選肉品或是已經準備將美食送入口中時,心中想必有一些擔心或疑問:超市架上陳列的鮮紅色牛肉上有黑紅色的那盤真的可以買嗎?滷味裏的牛腱上有綠綠的、像金屬般的顏色吃下去會不會中毒?粉紅色的牛肉到底煮熟了沒有?鐵盤上烤得焦香、切開卻還是滲出血水的牛排,難道還是生的嗎?今天不只帶著你一起破除過去對於牛肉顏色的迷思,還要教你從顏色來判斷牛肉的好壞!
文章目錄
肌紅蛋白(Myoglobin)又稱肌紅素,是與紅血球一樣能運送氧氣的一種蛋白質分子,根據氧化的階段,可再依序細分為去氧肌紅蛋白(Deoxymyoglobin, DMb)、氧合肌紅蛋白(Oxymyoglobin, OMb)以及變性肌紅蛋白(Denatured metmyoglobin),肌紅蛋白存在於肌肉組織裡,而牛肉中的肌紅蛋白屬雞、豬、牛當中最高的,其次為豬肉,而雞肉的肌紅素含量最少,肌肉組織中的肌紅蛋白越高,肉的顏色會越紅,所以一般會聽到牛肉、豬肉和羊肉被稱作「紅肉」,而雞肉與魚肉的則屬「白肉」,肉汁也較為透明。
新鮮牛肉的顏色會呈現均勻且帶有光澤的紅色,油花則為白色或乳黃色,肉質觸感較有彈性,隨著時間過去,肌肉組織的色澤從已經氧化的鮮紅色,愈趨變得暗沈,最後變成黑褐色就已是不新鮮的牛肉了,而脂肪則會完全失去光澤,以手按壓後,肉的回彈開始變得緩慢,這都是牛肉不那麼新鮮的特徵。
以牛肉來說,一分熟到三分熟的顏色主要為深紅色與紅色,五分熟到七分熟則從紅色再愈漸轉粉,接著粉色會帶有褐色,這時牛排仍然多汁,隨著肌紅蛋白中的鐵被徹底氧化後,全熟的牛肉便呈現褐色,水分多已消失,不喜歡牛肉嚐起來乾柴老硬的朋友就要注意時間與火侯的掌握囉!
若是料理更薄的牛肉,以煎烤0.5~1.5公分厚的牛五花肉片來說,建議將肉片置於烤網或煎鍋溫度最高的中心處,以大火快速煎烤,兩面各15秒。若牛肉片厚度為1.5公分以上,煎烤總時則建議延長至1~2分鐘。
以涮煮來說,讓牛肉片在煮滾的鍋裡被均勻地攤開,能夠吸收湯汁精華而更具風味,而涮出來的肉品含水率和彈性也十分出色,且「涮」這個動作是將肉品在滾燙的熱水中,透過快速地來回滑動來加熱肉片,在時間與熟度上的掌控更加容易,建議將肉片輕輕涮煮五到六秒,因為五至七分熟的牛肉片是最能品嚐出牛肉甜味的熟度,不同厚度的肉片,涮煮時間不一,可以簡單從牛肉是否呈現均勻的粉嫩色澤來判斷,若是牛肉片在鍋子裡煮得太久,除了肉質很容易變得太老而影響口感之外,也會產生肉沫導致湯鍋愈加混濁,記得保持湯頭的清澈才能越煮越好喝喔!
下面也簡單將牛肉熟度與顏色、烹煮時間,整理成表格給大家參考:
每個牛肉部位適合的熟度、掌控熟度的方法、以及每個人喜愛的吃法都不盡相同,因此沒有一定的準則,以上提供的只是一個可以參考的範圍,只要了解其中的道理、把握原則,就可以吃得放心又開心!